“松花石砚”源始于明末,兴盛于清朝,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。此石砚自清朝康熙皇帝起便被封为“御砚”,专供宫廷使用。康熙、雍正、乾隆等皇帝对“松花石砚”评价甚高。据清乾隆四十三年编《西清研谱》记载,康熙皇帝御制“松花石砚”双凤砚识语:“寿古而质润,色绿而声清,起墨益毫,故其宝也。”乾隆皇帝称颂曰:“松花玉,色净绿,细腻温润,可中砚材,发墨与端溪同,品在歙坑之右”。当年琢御砚都由宫内府造办处承办,采料控制很严,因地处清始祖发祥之地,长期封禁,不为一般人所知,所以,产地随清王朝灭而失传断产。直到1979年,吉林通化工艺美术厂经过3年的勘察,终于在松花江之源长白山脚下找到松花石矿,重新开采,使这一历史宝砚获得新生。“松花石砚”是用吉林特产优质松花石料精雕细刻而成,因产于松花江之源而得名,古今中外闻名。松花石又称“松花玉”。此石属于沉积而成的细晶石灰岩,内含方 解、石英,刚柔相济,既易发墨,又久磨不减其锋。它的成岩结构致密,贮水不涸。因质地坚细,敲击能出铜声。松花石色调丰富,同矿共生翠绿、绛紫、驼青、紫绿相兼四种石料,而且纹理各异,点线兼而有之,画面奇于天成,构成众多石 品。其中以“松江静水”、“松江荡水”、“绿静”为珍贵。以“赤柏纹”、“紫袍绿带”、“龙眼”、“凤眼”为奇特。石品之多不亚于端、歙二砚产地。“松花石砚”质地优佳,可与端砚、歙砚和洮砚媲美。如以“凤眼”石巧作含苞待放的腊梅,俏色巧妙,出自天成,一番生气勃勃的景象,给人以遐想。